侧耳倾听弥漫在时光里的声音,这一刻只属于我和你的对话。本文为网易陕西原创,未经授权不能转载!
完整的城墙,巍峨的古建,“一座城、十三朝”尽显方寸之间。这座长、宽比为1:200纯手工木制的西安城微缩景观是梁德怀耗尽毕生心血。没用一根钉子、一滴乳胶,10万个件全是榫卯合口。
|从小喜好木工 为创作种香椿改庭院
今年80岁的梁德怀老人,是长安区滦镇街道办事处内苑村村民,从小就喜欢看木工制作方面的书籍的,平时一有机会就动手做些小玩意,十几岁的时候就能帮着乡邻维修、制作纺织机。1966年从部队复员后进入西安市古建队工作,参与修复古建工作,经常性的修复城墙、庙宇。从那时起,好爱古建的他,便萌生了想要重建“西安城”的想法。“他这辈子就喜欢这个,没事了就骑个车子绕着城墙转,用步卡、用手量,城墙上的垛口、门洞走了几百次,图纸花了上百次,和负责城墙保卫的人都成了朋友。”梁德怀老人的妻子倪利珠说到。
“99年11月8日鼓楼横料,比例1:200,单位:毫米”案头发黄的笔记本上还记录着测量的数据。两份手绘图纸、一个的笔记本、一份导游图,从1984年开始,老人的古建筑微缩景观正式开建了。
因为香椿树颜色好,材质不易变形,梁老就把院子种的树伐了,改种香椿树。房子太小材料放不下,又重新盖了一间阁楼。工具用的不顺手,就又自制了一套工具。“打磨机、木刨子、小马达,都是他自己捣鼓的。那些东西太细小,他把那钻头改的跟针一样细。放大镜时常拿在手里,盯的时间太长,取下放大镜后感觉瞳孔都放大了。”倪利珠说,因为长时间坐着,梁老双腿经常青肿,落下来病根,只能靠拄拐行走。“腿不行了,就劝他去参加村上的劳动,腿恢复好了以后,他就又一门心思钻到这个上面,就是太爱好这个,半夜人都睡了,他的阁楼里还亮着灯。”
|23年建成 十万余个零件榫卯连接
“小的敌楼200多个零件,大的3000多个,具体记不清了,总也有个10来万,合口合卯,没有一颗钉子一滴胶水”倪利珠说。细看这些作品,每个零件的背后都有各自的编号,都可以进行组装拆卸,就连城楼上最细小的风铃也不差分毫。心在一艺,其艺必工。从1984年到2007年,23年间,老人初步完成了钟楼、鼓楼、西安城墙、大雁塔、小雁塔、含元殿、长安塔等微缩景观的制作,一座古色古香的“西安城”已初具规模。
2008年在村委会的安排下,老人的作品被安排到村里的文化馆进行展览,乡邻们看到这些微缩景观连连称奇。“每天就知道他在家里做工,谁知道会做成了“西安城”,还是老人心细。老人的邻居说到。此后,作品还被运送到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展览。
“他就是爱好这,我也不阻拦他,有时候搬木材,我也会帮帮他。”倪利珠边说边揉了揉眼睛,或许是风吹了进来,眼睛有点红红的。后来为了存放,梁老特意把二楼改做了扩建,还在城墙边加了灯带,古朴的“西安城”亮了起来。
|为传统谢绝售卖 想捐献给博物馆
在采访过程中,梁老提到说,曾经有人想花3万元买下这个东西,被他婉言谢绝。“我不缺这3万元,这是一门手艺,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,我得让它流传下去,我不会卖的。”梁老就静静地站在展台边说。
“我还做了50个钟楼,想把这些捐给博物馆,还想去看看故宫,我还做了天安门。”
从1999年到2019年,梁老的微缩景观制作仍在进行,2014年梁老患了偏瘫,他便无法出远门活动,只是对已有的作品进行再加工、打磨,做更细致的微雕制作。“这么多年为了这一件事,坚持了一辈子的爱好,他也说了他做到老,做到死。我说好,支持,我们家里都支持,这是件好事情。”倪阿姨看着梁老笑着说。
时间向前推进,孩童长成壮年,老者更老。对自己而言,如能在随意流逝的时间里找到自己钟爱的事物,或许生命价值会高一点。而对于世人而言,则是留下点什么,或者帮助些什么。
后记
在我们采访结束,就要离开的时候,倪阿姨,指着一楼桌上的钟表和我们说“你看,这也是他自己做的,用了多少年了,还挺结实。”
ta的人生,有话要说。如果你是ta,如果你认识这样的ta,请联系威尼斯人2299。网易陕西,寻找全城有故事的你。往后余生,温度态度都给你!网易陕西,《ta说》 听你的!投稿邮箱:18629087321@163.com